嘉興新時代文明實踐 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全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農村文化禮堂真正建在群眾中

11月28日下午,嘉興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和農村文化禮堂建設現場會召開。與會人員分別參觀了南湖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湘家蕩區域(七星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和余新鎮曹王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從中心到站點各具特色,鮮明一條紅色主線,凸顯“城鄉一體、智慧治理”。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自2018年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工作以來,嘉興市的海寧市、南湖區、嘉善縣先后列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全國試點。各地按實踐中心—實踐所—實踐站(農村文化禮堂、社區文化家園)—實踐點四級架構,建立了“兩員”隊伍和志愿服務隊伍,推出了志愿服務項目和文化惠民活動,成效顯著。
各具特色看點十足
南湖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洋溢著科技感與時代感,建筑面積近1000平方米,設有新時代文明實踐展示區、紅色實踐書苑、有聲“學習”書柜、“學思悟”專欄、文創產品展區等,配備了LED展示大屏、電子觸摸屏、志愿者注冊機、黨員宣誓墻、直播大講堂,是集思想引領、道德教化、文化傳承、便民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城鄉基層綜合宣教服務平臺。
“只要有空我就會來這里看看書,有時也去健身,全都不用花錢,真的很好!痹谙婕沂巺^域(七星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記者見到了正在圖書館看書的市民肖先生。他是這里的?,熱情地向記者介紹了上下三層的基本功能:第一層是嘉興市圖書館七星街道分館和智慧書房;第二層是文化客廳和社會組織辦公區;第三層是新時代文明實踐展陳及“民情樞紐室”等活動區。這里突出了新思想傳播、踐行、服務三大功能,致力于打造一個傳播思想、實踐文明、成就夢想的百姓之家!按蠹叶枷矚g這里!
地處鄉村的余新鎮曹王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以農村文化禮堂為主陣地,打造“五力同心”的文明實踐模式,利用五個文明實踐點,將志愿服務和日;顒酉嘟Y合,把群眾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讓群眾真正成為文化禮堂的主人。
目前,海寧市、南湖區、嘉善縣、秀洲區、海鹽縣等地實踐中心已投入使用,平湖市、桐鄉市的實踐中心也即將建成開放。各鎮(街道)積極統籌現有陣地資源,建立了52家文明實踐所、772家文明實踐站、1734個文明實踐點;累計建成農村文化禮堂787家,行政村覆蓋率99.49%,居全省首位。
“享受者”化身“參與者”
記者從湘家蕩區域(七星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了解到,該所聘請了社會組織入駐,政府購買服務,約定每年組織300場各類實踐活動。湘家蕩“公益巴士”“湘城少年派”等志愿服務項目已成為區域品牌。
在全市,這樣的志愿服務隊伍有2623支,他們傳揚優秀文化、傳播文明風尚、傳遞人文關懷,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活動,全市農村文化禮堂今年已累計開展各類活動3.5萬場次,惠及群眾近120萬人次。各地在工作創新的探索上也是因地制宜,各顯神通,海寧市的“李家播報”、秀洲區的“百花茶座”、嘉善縣的文明實踐戶評選、平湖市的文明銀行、海鹽縣的家庭道德指數以及南湖區、桐鄉市的“新媒體平臺+文明實踐”等做法深受群眾歡迎,也得到了各級領導的高度肯定。
在活動中群眾不再是“享受者”,而是化身“參與者”,積極策劃、參與活動,這些從群眾中來的活動帶著群眾需要,滿載生活氣息,因而也備受群眾喜愛。
讓嘉興樣本走向全國
記者從現場會上獲悉,為深化推進全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農村文化禮堂建設工作,下一步,嘉興市將圍繞“問題導向、效果導向”,堅持“全域化、高質量”,突出“機制化、常態化”,通過“七個走向”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農村文化禮堂建設取得新進展、實現新突破。
與會人員認真學習“七個走向”,即堅持思想認識要從“小切口”走向“高站位”,目標定位要從“聚人氣”走向“聚人心”,內容供給要從“粗放型”走向“精準化”,志愿服務要從“行政化”走向“機制化”,群眾角色要從“享受者”走向“參與者”,資源力量要從“大拼盤”走向“大融合”,工作推進要從“全域化”走向“高質量”,把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農村文化禮堂真正建在群眾中,讓嘉興樣本走向全國。(南湖晚報記者陳培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