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 id="kdywy"></tr>

  • <tr id="kdywy"></tr>
  • <td id="kdywy"></td>
    <acronym id="kdywy"><strong id="kdywy"><address id="kdywy"></address></strong></acronym>
    <acronym id="kdywy"><label id="kdywy"></label></acronym>

    當前位置 : 浙江文明網 > 市縣動態 > 杭州 >

    蕭山:數據賦能 讓垃圾分類更智慧

    發布時間:2021-04-14 11:14:54 來源: 共享聯盟蕭山站

      從實時獲取蕭山區523個垃圾分類覆蓋小區的分類情況,到統計相關數據需要多長時間?5秒。在杭州市蕭山區數字城管信息處置中心,工作人員打開蕭山區生活垃圾智能監管系統平臺,點擊“清運管理”模塊,每個小區的垃圾分類情況一“幕”了然。

      如何快速及時地處理生活垃圾,是困擾城市管理的一大難點。蕭山區以設立“智能賬戶”為核心,面向全區居(村)民實施“一戶一桶一卡一芯片”實戶制精準分類,并完成“智能賬戶”數據接入,實現四類垃圾的投放、收運、處置全鏈條智能監管。

      “智慧小腦”助力垃圾分類

      科技化數字化進行村社管理

      在寧圍街道寧稅北苑小區“寧聚藍·智社區”平臺上,可以實時看到每個住戶當月的累計參與次數和累計垃圾投放量。一旦投放量不符合規定,住戶生活垃圾投放量“異常報警”信息會實時上傳到區生活垃圾智能監管系統,再返回到“寧聚藍·智社區”平臺。接到“報警”后,由社區三委干部、網格長、樓幢長、垃圾分類第三方服務公司、物業人員等組成的“五位一體”小分隊就會去居民家里進行現場核查,并進行精準宣傳,動員居民積極參與。

      “報警”的數據源頭,來自該小區內三個定時投放點的智能秤。不光是在寧稅北苑小區,寧圍街道范圍內其他小區或通過發放帶有智慧芯片的易腐垃圾桶,或提供可以記錄每次投放信息的智能卡片,為每戶家庭建立了一個擁有獨立標號的智能賬戶。居民們完成投放后,收運人員通過巡檢、掃碼等方式,將住戶分類投放的時間、重量、質量評價等信息傳送至“寧聚藍”智慧化綜合治理系統和區生活垃圾智能監管系統平臺,居民參與垃圾分類投放次數等數據就被轉換成了社會治理積分。以生活垃圾分類積分為例,每戶每月參與垃圾分類24次以上加6分、少于5次扣3分,租戶的扣分則落到房東身上,社區每季度對積分進行一次兌換,并與年終福利掛鉤。

      在蕭山區東片的瓜瀝鎮東恩村,通過落地田園的“瀝mall”,打造一個基層社會治理智慧家園,記錄村民們垃圾分類等信息,并開通積分兌換等功能鼓勵村民參與分類;在益農鎮群圍村,垃圾分類監管系統是基層治理“智慧小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村里每家每戶門口都有三種分類垃圾桶,桶上貼著含有村民信息的二維碼,垃圾收集員只要把桶擺放在垃圾收集車上,車上的智能裝置會自動掃二維碼、稱重、拍照,數據便會實時上傳垃圾分類監管系統,記錄每戶農戶收集的易腐垃圾重量和照片,若易腐垃圾低于設置的預警值,系統便會顯示告警信息,實時掌握每戶農戶垃圾分類的具體情況……

      “超級大腦”監管垃圾分類

      數字賦能精準治理

      如果說村社一級的社區智慧治理平臺是“智慧小腦”,那么區生活垃圾智能監管系統則為蕭山全區垃圾分類數據提供了一個“超級大腦”,實現前端分類、中途運輸和末端處置的全過程、全天候、全方位監管。

      “你好,根據智能監管系統后臺的數據顯示,上個月你家垃圾分類參與次數為0,我們來了解一下情況……”近日,蕭山區城管局新塘中隊執法人員會同社區工作人員,對名望府小區未參與垃圾分類的住戶開展上門針對性宣傳,并對分類參與次數高、質量好的住戶進行積分獎勵。

      利用生活垃圾智能監管系統,蕭山區以建立“智能賬戶”為核心,在全域范圍內推行“一戶一桶一卡一芯片”智慧分類。各居民小區每日、每月、每年垃圾投放的次數、重量、質量都能通過“智能賬戶”實時傳入生活垃圾智能監管系統中,讓垃圾分類監管細化到戶。而在中途運輸環節,智能系統通過采集分析隨車稱重、GPS車載視頻監控等設施的數據,全方位動態監控全區986輛分類收運車輛的運行情況;在垃圾末端處置環節,系統接入了錦江綠能、城市綠能兩家焚燒廠,環城生物、卓尚環保兩家易腐垃圾處置企業,環強再生、解衣環保、邦凝環境三家再生資源回收企業,綠色循環綜合體和南部固廢資源化利用項目共九家末端處置企業,企業的全部監控視頻和運行數據均能實時讀取和分析,為垃圾分類戰略布局提供科學依據。

      據了解,蕭山區的垃圾分類“智能賬戶”模式在2020年全省生活垃圾治理攻堅大會上被列為浙江省垃圾分類七大模式之一。截至目前,蕭山區523個小區、319個村的40余萬戶居(村)民擁有了專屬的垃圾分類智能賬戶。

    標簽:編輯:陶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