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詩書氣自華。
文明,展現了一個城市的形象。無關穿著外貌,而是一種由內而外散發的氣質,賦予了城市發展生生不息的力量。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精神文明建設與城市高質量發展,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推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邁向守正創新、提質增效新階段。開展文明城市創建,著力增進民生福祉、塑造城市人文魅力、提升城市治理效能,成為了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實現共同富裕必修課。
浦江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成功申報創建第七屆全國文明城市提名資格(創建周期2021-2023年)。經過近一年的努力,浦江縣城市環境面貌和群眾精神風貌不斷改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推動文明城市創建不斷邁向高質量、譜寫新篇章。
一、頂層架構明體系,敲響文明指揮棒
(一)“一把手”引領全局,帶動創建
浦江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創建工作,將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納入全縣工作大局,出臺《關于浦江縣爭創全國文明城市的實施意見》,成立由縣委書記、縣長為組長的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領導小組,牽頭抓創建;領導小組下設指揮部,縣委副書記擔任指揮長,相關縣領導擔任副指揮長,具體抓創建;在指揮部內設“一辦七組”,即創建辦和人文環境、民生環境、城市環境、鄉村環境、法治環境、市場環境、德育環境等七個專項工作組,分工抓創建。為更好地推進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從縣各機關部門和鄉鎮街道抽調精干力量成立縣創建工作專班,全面負責創建工作的謀劃指導督查和組織動員工作,為創建工作提供了堅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二)九大行動卅方案,明確工作體系
為了更好地落實創建標準要求,科學推動城市建設發展,有力回應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浦江縣圍繞著力解決群眾關注的城市環境“臟亂差”問題,大力弘揚“真善美”的文明新風,制定出臺《浦江縣創建全國文明城市(2021-2023)實施方案》,統籌開展“理想信念”共鑄、“市民素質”培育、“城市品質”涵養、“城鄉環境”整治、“民生環境”改善、“法治環境”優化、“文明交通”暢通、“市場環境”規范和“青少年德育”建設“九大”提升創建行動。圍繞市民素質提升、城鄉環境整治、城市功能提檔,出臺《2021年浦江縣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三個十”工作方案》,制定實施文明窗口評比、學雷鋒志愿服務站建設“門前五包”、牛皮癬頑疾治理、農貿市場整治、物業小區考評、停車秩序百日攻堅等20個細化方案,規劃提升城市文明水平。
(三)對標對表明任務,細化工作清單
根據中央文明辦發《全國縣級文明城市測評體系》《全國縣級文明城市測評體系操作手冊》,整理制定《2021年浦江縣全國縣級文明城市測評體系操作手冊任務清單》和《浦江縣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資料匯編》詳細分創建責任,明確目標任務和完成時限;構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數字化管理系統,梳理文明城市創建核心業務,下發臺賬資料申報任務1098條,形成“任務交辦-受理-審核-辦結-反饋”閉環。
二、部門協同齊奮進,奏響文明協奏曲
(一)城市管理水平逐步提升
5月21日,“門前五包”(包潔化、包綠化、包秩序、包立面、包文明)工作啟動儀式在我縣文化廣場啟動,全縣8684家商戶簽訂承諾書,已有1465戶商戶獲得“紅旗”,有1407戶商戶獲得“黃旗”。流動“紅黃旗”的動態競爭機制,不斷提升商家文明經營水平。
此外,物業公司規范化管理、農貿市場整改提升、電路管線整治、牛皮癬整治、城區秩序長效管理……涉及物業管理、環境整治、衛生保潔、文明健康等30多個民生熱點,盯緊盯牢惠民利民實事,召開協調會,形成問題交辦清單,分工壓實責任,解決整改問題。讓一項項惠民舉措落地生根,不斷提升浦江縣城市治理管理水平。
(二)身邊不文明亂象逐漸改善
“拖車來啦!拖車來啦!再不好好停車就要被拖走啦……”從今年7月15日起,浦江縣開展停車秩序“百日攻堅”整治行動,拖車廣播每天在大街小巷循環播放。截至10月29日,已累計強制拖離2686輛,亂停車現象得到有效遏制。視頻直播、點贊抽獎,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群眾參與到拖車整治行動中來,文明停車觀念深入人心。在違停整治的同時,15000余個新增停車位在縣城各個角落出現,有效改善停車難現象。為改變停車貴、有車位不,F象,縣創建辦召集縣人大、縣政協、縣發改局、國資辦、建設集團、街道、市民代表共同協商,推出單車場包月和充值返送優惠活動,有效減少市民停車負擔。
文明引導方面,不斷強化的執法力度,以陣痛形式,推動城鄉居民改變陋習、養成文明好習慣。今年以來,處罰涉垃圾分類案件4806件、不文明養犬案件709件、流動攤販案件2645件、牛皮癬案件146件。整治違規廣告10790余處,清理牛皮癬20730余處。
(三)城市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用繡花功夫,謀劃城市建設?h中心農貿市場提檔升級,一改“臟亂差”形象,“市場公廁無障礙設施”“市場主要出入口無黃色禁停線”“水產攤位無擋板或擋板過低”等硬件問題95%整改到位,以優異成績通過省第二批“五化”市場提前批驗收。
整潔的市場、有序的經營、優美的環境,讓居民享受到了農貿市場提檔升級的福利。老舊小區項目招投標改造,向上爭取補助資金6730多萬,位列全省前茅;路段標線復明16000余平方改善了道路環境;人行道修復9600平方,讓人們出行的道路更加順暢。還有生態廊道建設、公園河流規劃、管道電線重整……城市功能的不斷完善和基礎設施改造力度的加強,推動著文明之花處處開放。
三、以督促改顯成效,唱響文明最強音
(一)“晨督夜查”,領導督辦有力度。
縣領導帶頭走上街頭,查找問題,累計交辦廢棄破損店招店牌整治、人行道樹池裸土美化、街頭轉角景觀打造、機動車停車秩序管理及車位劃線等問題及項目78個,困擾群眾的老大難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二)“地毯督查”,協同聯動有成效。
縣創建辦開展地毯式專項督查,對小區、景區等測評點位進行地毯式督查,下發督查通報31期,其中6期得到縣委書記和縣委副書記批示辦理,累計交辦問題1萬余個,不文明現象持續改善。
(三)“市民問政”,社會監督有閉環。
組建文明啄木鳥監督隊,132名熱心市民持證上崗。通過圖片、視頻、文字或音頻等方式,把發現的不文明行為即時上傳到“清朗浦江”網絡平臺。截至目前,累計受理“啄木鳥”上傳問題4680起,處置4633起,處置率達99%。真正做到“文明創建人人參與,文明成果人人共享”。
文明花開香滿園,同心掬得滿庭芳。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大實招。我們將繼續以昂揚的創建姿態,善思善謀、善作善成、善始善終,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和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的共同參與下,牢牢按照“一年抓提升、兩年強鞏固、三年創成功”的工作部署,凝心聚力、穩扎穩打,向著2023年創成全國文明城市的目標,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