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民間斗蟋蟀活動的傳承與保護,近日,歷史悠久的傳統民間賽事斗蟋蟀大賽在福溪街道開賽。天臺縣斗蟋蟀愛好者紛紛端著蟋蟀罐,匯聚一堂,進行一場場酣暢淋漓的斗蟋蟀。
當天上午8點30分,斗蟋蟀開始。比賽現場甚是熱鬧,只見兩只參賽蟋蟀進入擂臺后,一只蟋蟀在另一蟋蟀的觸須上反復撥弄,不斷“挑釁”對方,直至對方“忍無可忍”發力上前纏繞、撕咬、撞壓、追趕……市民則聚精會神地觀戰著,看到精彩之處,不禁發出一陣陣喝彩聲。
中秋斗蟋蟀,是天臺縣傳承千年的習俗。它豐富了人們的文化生活,陶冶了性情,表達了天臺縣百姓一種淡然的生活態度和樂觀精神。2012年6月斗蟋蟀被列入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我們天臺人稱蟋蟀為油奏,斗蟋蟀又稱‘打油奏’。每年農歷的大暑至中秋,民間都有斗蟋蟀的習俗。斗蟋蟀也是天臺縣百姓為紀念濟公而興起的一項民間游藝活動。我們斗蟋蟀也是為了把這項非遺文化一代代延續下去!倍敷翱h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金小鈞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