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暨市愛心食堂
為解決農村老人就餐問題,自2021年6月起,諸暨市探索建設愛心食堂文明實踐點。由點到面、從盆景變風景,目前已建成食堂144家,覆蓋217個村社。今年底將建成190家,覆蓋285個村社,輻射面達到57.9%。2023年全市覆蓋率將超過70%。
愛心食堂由所在行政村組建“管家—理事—監事”團隊常態運營,構建“個人出一點、基金捐一點、政府補一點、志愿幫一點、經營籌一點”的籌資模式,同時吸納、撬動更多社會資源、公益力量參與,還融入“共享五!敝驹阜⻊,已累計收到各類社會捐贈1780余萬元,招募志愿者3200余名,進一步激發了文明活力。
在諸暨市璜山鎮徐家塢村愛心食堂的餐廳里,69歲的徐志光拿著打好的飯菜,與村里老人們圍坐在一起邊吃邊嘮家常,不時傳出陣陣笑聲。18公里外的東白湖鎮上英村,每天中午10時30分左右,90歲的孫雅琴都會搬個小板凳,坐在家門口等著村婦女主任陳美送來“愛心便當”。
類似場景在諸暨越來越多。就在不久前,諸暨村(社)愛心食堂入選首批“浙江有禮”省域文明新實踐為民辦實事項目。
如何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不久前,我們來到愛心食堂當志愿者,從老人的一粥一飯中尋找答案。
志愿者在馬劍鎮馬益村愛心食堂為老人理發。拍友趙丹榮攝
舌尖上的幸!笆场惫
早上剛過8時,外面還是煙雨蒙蒙,徐家塢村愛心食堂的廚房內已經是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洗菜、淘米、切菜、打蛋……身著廚師服的志愿者們各自忙碌著。
“村里老人們吃飯早,我們得趕緊忙活起來咯!笨吹角皝眢w驗的我們,志愿者徐菊英一邊張羅著當天的午餐一邊說,“今天我們要做肉末蒸蛋、清炒絲瓜、西施豆腐3樣菜,都是些符合老人口味的家常菜!
說話間,我們系上圍裙、戴上口罩,加入幫廚隊伍,和志愿者們一起完成50余份午餐的燒制。
這是我們第一次燒這么大分量的菜,調料要放多少合適?火候怎么掌握?炒菜時間怎樣控制?一個個問題讓我們犯了愁。
尤其是炒菜時,我們需要雙手合力才能翻動,但徐菊英輕輕松松用單手就可以做到,“剛開始做飯的時候,放多少調料我也沒有把握,就靠一遍遍試!
看著無從下手的我們,徐菊英一步步耐心指導:“你現在做的這道菜,料酒、醬油這些調料放一到兩勺就好了,別放多,菜太咸了不健康!敝型舅粩嗵嵝盐覀,菜一定要燒軟,“老人們牙口不好,不多燒一會兒,他們咬不動!
共有60位志愿者在徐家塢村愛心食堂輪流服務,他們每餐都會特地挑選一些老人嚼得動、易消化的食材?紤]到營養均衡,食堂安排的一周食譜講究葷素搭配、營養全面。
“收火,裝盤!”看著眼前桌子上擺滿的餐盒,第一次當“大廚”的我們倍感開心,也終于明白徐菊英說的話:“愛心食堂是為了老人的幸福,我們每天做的就是守住老人‘舌尖上的幸!!
“開飯了!”中午11時,隨著徐菊英的一聲高呼,一份份熱氣騰騰的飯菜被端出,早早在食堂等候的老人們開始拿著餐具排隊取餐。
84歲的村民徐萬龍帶著76歲的妻子裘彩珍準時來到食堂,舒適的用餐環境和可口的飯菜得到了兩人的贊許!澳昙o大了,燒點飯吃很累,愛心食堂價格便宜,味道也好,解決了我們的實際困難!毙烊f龍說。
“愛心食堂飯菜口味好,人多還能聊聊天,心情舒暢!币慌哉诔燥埖睦先藗兟牭胶笠布娂娊o出了好評,并希望愛心食堂長久辦下去。
“我們辦愛心食堂的初衷就是為了讓老人吃上一口方便的現成飯,讓年輕人可以放心在外打拼!毙旒覊]村黨總支書記徐國富介紹,村里常住人口有700多人,其中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就有390多人。由于子女常年不在身邊,不少老人舍不得花錢或圖方便,吃飯常是隨便對付。
這樣的現象在諸暨并不是個例。當下,老年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23.8%,老齡化超過全省平均水平,空巢老人、獨居老人、高齡老人的“做飯難”“吃飯難”問題更加凸顯!爸霸诖謇镒銮捌谡{研時,打開老人家里的櫥柜,看到的都是他們舍不得倒掉的剩菜剩飯!被叵肫甬敃r的場景,東白湖鎮殿南村黨總支書記斯永燦深有感觸。
目前,諸暨市共有144家愛心食堂為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提供用餐服務。每人每餐收費4元至6元不等,低于成本價。除集中就餐外,對距離較遠和行動不便的老人,食堂還安排專人送餐上門。
老人們在五泄鎮江濱村愛心食堂用餐。拍友樓瓊卉攝
送餐暖胃更要暖心
第二天中午,我們來到東和鄉友誼村愛心食堂。
“好的好的,我們馬上過來了,再稍微等一下!苯油觌娫,張浩陽就拉著我們馬不停蹄地打包飯菜,再將打包好的餐盒放入保溫箱內,“今天我們總共要送3趟,去晚了,老人吃不上飯可不行!
今年50歲的張浩陽,是友誼村愛心食堂的一名送餐志愿者。最初,得知村里愛心食堂招募送餐員時,他跑到村書記面前主動請纓:“別的忙我也幫不上,送餐的任務就交給我!”
“每天午飯和晚飯都會送上門!睆埡脐柦榻B,現在他每天要花1個多小時,騎電瓶車為十幾位老人送餐,其中年齡最大的老人已90多歲。
“說不累是假的,特別是夏天送餐,一趟下來渾身像是洗了個澡,但是看到老人能吃上口熱乎飯,就覺得這些辛苦都是值得的!睆埡脐栃χf。
收拾完畢,張浩陽帶著我們開始一家一家送餐。
“57號是炳松還是盤桃來著?”張浩陽忘了手里的餐盒是哪位老人的,他從褲兜里掏出了自己寫的小紙條,“原來是盤桃的餐盒,那給她放家里就好了!
拿過張浩陽手上的這張小紙條,我們看到每個老人的名字以及對應餐盒的編號、訂了幾餐、餐盒放在哪里等信息都詳細地標注著,“就是怕自己弄混了,時?梢阅贸鰜韺σ幌!
“宣小芬,宣小芬,在家不?”還在屋里頭的宣婆婆聽到張浩陽的聲音,緩緩從里面走出來!懊刻於寄艹陨蠠岷鹾醯默F成飯,真是方便!87歲的宣婆婆跟我們說,她雙目失明、行動不便,兒子又常年在外務工,吃一餐像樣的飯對她來說成了件難事,村里開設愛心食堂后,她的生活改善了不少。
看到老人拿穩了飯菜,張浩陽才離開。這是今天的第5家,還有8家老人等候著我們送餐。
“這趟飯送完,我們先回食堂‘補糧’!睆男牌偶页鰜砗,張浩陽帶著我們又返回了食堂;厝サ穆飞,他跟我們解釋,因為村與村之間有一定距離,為了保證老人拿到手的都是熱乎的飯菜,每跑完一個村就要返回食堂重新取餐。
“最后去的這個里婁溝村離食堂有4公里,路雖然不長,但是山路彎曲,需要小心!睆埡脐栒f。前段時間,他去里婁溝送餐,突然下起了瓢潑大雨,他趕緊把電瓶車上帶著的衣服蓋在保溫箱上,又在上面加蓋了一層塑料布,拿繩子扎好。等一切弄好,他已經被淋成了落湯雞。
“下面我們要去的那家老人已經92歲了,腿腳不好!币宦飞,每到一處送餐,當我們問起老人家里情況,張浩陽都如數家珍,“我也就是送得多、聊得多,只有了解他們有什么需求,才能更好地用心服務!彼f,送餐不僅是要暖老年人的胃,更要暖他們的心。
受益者也是奉獻者
結束友誼村愛心食堂的體驗,我們前往浣東街道盛兆塢三村。剛到村里愛心食堂門口,就看到一輛拉貨車停在這,運貨小哥正將大米、油等物資搬進愛心食堂。
一旁的婦女主任陳煥利還在疑惑:“這是誰送來的?”問了問周邊的村民,都說不是自己捐的,就連運貨小哥也不知道雇主是誰。
“又是一個默默做好事不留名的!标悷ɡf,就在前陣子,她的微信上突然多了一筆500元的轉賬,有一位愛心人士委托其他人給愛心食堂捐款。當追問捐款人姓名時,受托人表示捐款人不想留名,只是為愛心食堂盡一點力。沒過幾天,又有一位愛心人士悄悄打了500元愛心款……
“這樣不肯留名的村民還有呢,悄悄地捐款捐物,問起來也不肯承認!标悷ɡ蛭覀兺嘎。
我們翻開陳煥利手上的本子,看到上面密密麻麻地記錄著每筆捐款!300、500、1000……每一筆捐款,都是村民真誠的心意!标悷ɡf。
“我們村里沒有大老板,但人多,可以發動大家都捐一點!薄敖o村里做點事是應該的,就是希望老人們能夠吃得好一點!痹诖迕竦哪阋谎晕乙徽Z中,我們真切地感受到,正是他們的愛心助力,讓愛心食堂充滿了活力。
除資金、物資外,各類志愿服務也是各界愛心人士奉獻力量的形式,愛心食堂成了集理論政策宣講、健康醫療、文化娛樂、休閑健身、便民志愿服務等為一體的多跨養老場景的載體。有的老人在享受各類志愿服務的同時,也逐漸由就餐者轉變為愛心食堂建設者。
看著食堂物料區堆放的各種蔬菜,70多歲的村民周大均有些自豪:“這些都是我剛從菜園里采摘來的,最多的時候我們種了十多種應季蔬菜,每個月可以給食堂省下不少買菜錢!边@讓在食堂吃飯的他覺得沒有“白占便宜”,自己也成了奉獻者,為愛心食堂持續運營提供動力。
愛心食堂就像一塊磁鐵,把村子里的人力、物力聚集在一塊。體驗過程中,不少村干部告訴我們,最開始他們擔心愛心食堂難以為繼,但運營后才發現,真正解決民生實事,會吸引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其中。
從山區到城區,從鄉鎮到社區,諸暨市愛心食堂如雨后春筍般在熱騰騰的煙火氣里不斷發展,也讓越來越多的諸暨老人樂享幸福晚年。
在徐家塢村,記者(右)隨愛心食堂送餐員為老人送餐。共享聯盟·諸暨葉京取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