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 id="kdywy"></tr>

  • <tr id="kdywy"></tr>
  • <td id="kdywy"></td>
    <acronym id="kdywy"><strong id="kdywy"><address id="kdywy"></address></strong></acronym>
    <acronym id="kdywy"><label id="kdywy"></label></acronym>

    當前位置 : 浙江文明網 > 要聞

    蹲點僑鄉青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 小山村里的文明密碼

    發布時間:2022-12-22 09:14:00 來源: 浙江日報 記者 鄔敏 吉文磊 通訊員 留曉倩 葉春籠 朱紅玲

    12月22日,浙江日報5版刊發

      山鄉入冬,云霧升騰,寒意浮動,青田縣方山鄉龍現村在啾啾鳥鳴中醒來。

      記者晨間漫步村中,層層疊疊的梯田中,身披蓑衣的村民在冬閑田里播撒油菜籽,成群的白鷺從山林飛過,轉眼落在溪澗水塘邊覓食。

    青田縣方山鄉龍現村,山間云霧繚繞

      上午11時,該村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內格外熱鬧。青田“百姓名嘴”宣講團成員陳耀東、方山鄉干部和村民正圍坐一起,同身處日本、意大利、厄瓜多爾等國家和地區的海外華僑,通過新時代文明實踐電視平臺大屏視頻連線,展開一場別開生面的越洋宣講。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深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如何立足自身特色,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滿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是鄉里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的一道‘思考題’!狈缴洁l人大主席王堅勇率先發問,開啟了大討論。

    龍現村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內,村干部、村民、海外華僑開展越洋宣講

      “方山是田魚之鄉,傳統農耕文化充滿活力,可以通過打造一批農遺研學營地和主題文化展館,講好新時代稻魚故事,助力鄉村振興!倍蚬隙酄杻S領楊小愛接過話茬。

      意大利華僑鄭秀琴點了點頭,繼續補充道,“也可以充分發揮華僑優勢,將僑的元素融入到鄉村文明實踐站的建設中……”隨著話題逐漸深入,你一言,我一語,鄉村發展智慧充分涌流,一旁的王堅勇和村干部們則提筆將這些“金點子”一一記錄。

      如何打通教育群眾、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不僅是擺在方山會議桌上的一項熱門話題,更是當前基層社會治理中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重頭戲”。

      作為全國第二批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縣,僑鄉青田給出了特色答案: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打造成“最強陣地”,在農村開辟出一片精神文明建設的新天地,在海外建立一張講述中國故事的傳播網。

    方山鄉龍現村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

      目前,青田已建成1個縣級文明實踐中心、32個鄉鎮(街道)文明實踐所、380個行政村(社區)實踐站、137個文明實踐點,成立了“僑鄉幫”“百姓名嘴”“青僑同心”等10支特色宣講團,全縣開展志愿服務活動2917場次,實現縣鄉村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全覆蓋。

      龍現村便是僑鄉精神文明建設的一處“試驗田”。

    吳乾奎故居,村里的新時代文明實踐點

      “龍現不僅是一個景區村,也是一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村!饼埇F村黨支部書記吳立群介紹,村里有著700余年歷史的吳氏宗祠成了文明實踐站,傳承家風家訓與鄉風文明;錯落在村落梯田間的“僑心向黨·家國情懷”展示館、僑鄉記憶館、鄉村農耕文化展示館、僑鄉貨幣館等14處展館紛紛變身文明實踐點,成為村民家門口的“文化加油站”。

      “每個展覽館都是一處文明實踐點,館內自動亮燈,提供自助語音導覽服務等!币钊瘴绾,天氣放晴,方山鄉干部徐小偉帶著記者穿梭多個展館,擺放好小藥箱、熱水壺、充電器等各類便民物品。

      他說,今年以來,鄉里接待游客量超30萬人次,青年之家志愿者服務隊、“僑愛”志愿者服務隊等5支服務隊聯動開展各類志愿活動,不少村干部和村民也自發參與其中,“人人建、人人說”的鄉風文明愈發濃厚。

    稻魚共生博物館

      迎著人流,我們接連穿過兩座石橋和迎風招展的“百國旗”,走向稻魚共生博物館,這座占地面積4057平方米的灰色建筑如一條游動的田魚,躍動在山水間。

      稻魚共生博物館講解員邱德曉一天要接待十余批游客,見面時,他正在二樓的“青田稻魚共生系統”主展區,領著游客參觀“屋中田”。他說,除了游客,來得最多的就是村民,大伙忙完農活,常跑到館里打卡不同類型的展覽和文化活動。

    夜幕降臨,小山村里亮起了燈

      時隔一年,再次到龍現村蹲點數日,記者還捕捉到了一番“新景象”:“稻魚龍現”新時代文明實踐電視平臺,把村情村貌、傳統文化、文明實踐活動搬上了熒屏;吳氏宗祠前,農村電影、越劇、豫劇輪番上演;AI互動大屏、農遺龍現全景智圖、電子導游系統等智能設施投入使用,村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

      夜幕降臨,行道樹上的彩色燈帶亮了,山鄉被裝扮得五彩斑斕。田魚廣場上,農家藝術開始表演,我們不由駐足感慨:小山村,更有文化味了!

    標簽:編輯:龔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