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1月30日),許多青田石雕界的朋友收到了一條令人悲痛的消息:慈父倪東方于2023年1月30日晚22時38分,在青田縣山口鎮家中與世長辭,享年96歲。
在青田,倪東方是個家喻戶曉的人物。
倪東方是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青田石雕)代表性傳承人。他15歲開始學藝,八十多年來鍥而不舍地從事石雕藝術,在花卉、山水創作上獨辟蹊徑,石雕作品《花好月圓》被國家郵電部門選為特種郵票圖案,2006年被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授予“中國工藝美術終身成就獎”。
《花好月圓》
他不僅醉心巧雕俏色,更重視以文養技,使民間審美和文人趣味合二為一,既有謙謙君子的美譽,又被冠以東方石魂的領軍地位。
他被業界評論為:“犁田十年,鋸石十年,三十五歲正式開啟石雕藝術生涯,六十歲邁入藝術高峰,晚年變法力求大美,雖年過九十,仍新作頻出!
倪東方10歲時給在德國做貿易的父親寫信,要求上小學。畢業之后卻因父親突然離世,而不得不放棄升學。一直關愛倪東方的老師與師母指點他去學門技藝,他決定投身青田石雕。
在鋸石頭的那10年,他每年都在默默地學,悄悄地學,在別人下班時用邊角料練手。等到35歲時轉行做石雕時已經表現突出,1971年9月,他進京參加第一屆美展時的作品《小米》已經出現在《人民畫報》上,受到德國外交部長大加贊揚。到第二屆全國美展時,鄧小平同志直接給他點贊,贊他“俏色好”。
《黃熟時》
他是一個深刻識得石性,懂得與石頭對話的人。他一輩子生活在山口,那是緊挨著青田縣的一個小鎮,距離青田石最好的礦區封門山很近。他熟悉這塊土地上的每一顆石頭。有一句話他常掛在嘴巴邊:“我有兩個母親,一個是我的生母,她是我的啟蒙老師。一個是封門山,沒有封門山就沒有我這個大師,但封門山不光是我一個人的母親,更是青田的母親!
說到石頭他就開始眉飛色舞,他曾說;“青田石是經歷上億年時光聚集天地之精氣而形成的,是大自然賜予我們的珍貴寶石,是不可再生的資源,能與它們相遇是緣分,是幸福,應該善待、愛惜每一塊青田石”。
他說但凡有好石頭落在手里就會把它好好利用起來。石頭的美在于發現,然后再去利用。好料不雕,沒考慮成熟前不能動刀。他甚至和一個畫家開過玩笑,說畫可以反復畫,但石雕只有一次機會,因為沒有第二塊完全一樣的石頭。
這份感情讓他為自己的工作室取名為“惜石齋”。但惜石并不意味著不敢下刀,他笑言自己的“荒唐”往往體現在這樣的選擇上。
在這方面,倪東方有著超然的魄力和自信:“動刀要小心,但也要大膽,該留的留,該敲的敲,留則如身上肉,削則似地下泥!比绻桓胰∩,雕刻過滿,也是東方美學大忌。
他不僅愛大料,也善待小石。那些被人忽視很多年的小小石塊,在他的摩挲和運營之下,化身蘊含無限思緒的小乾坤。比如一些萌萌噠的小動物。
色彩十分豐富是青田石最明顯的特點,往往一塊整石上齊聚著五彩,需要放眼世界唯中國獨有的巧雕俏色這門技藝來體現,獨門到連國外的雕塑藝術家也很難掌握,因為看似輕描淡寫,實則困難重重。
《垂涎》
一代大師的離世,也引發業界懷念。
青田石雕大師葉品勇回憶說:“倪老跟我爸是同事已是同齡人,倪老是我們青田石雕界一代宗師,是我們的領路人,也是我們心目中的老師,我們從他創作的作品中得到很大的啟發,平時我們也少不了打擾他,特別是石雕創作方面,在他眼里,一個‘勤’字,就能成功!
《瓜熟蛙趣》
“他為人很低調,謙卑、謙和,對藝術的追求也是永無止境的,直到生命的最后還在雕刻!鼻嗵锸裎幕Y深研究者楊忠貴說,他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因為報道結識了倪東方,兩人有著三十多年的交情。他認為,倪東方有別于其他大師的地方,是在傳承與創新上走出了自己的新路子!耙驗樵缙趧撟魇侨思以趺唇叹驮趺醋,什么樣的植物值得雕,就雕得惟妙惟肖,逼真,好像有點依樣畫葫蘆的感覺。這是不自覺的創作,但是這種不自覺的創作當中又暗合了創作的藝術規律。后來成為一種有意識的自覺的創作。他的創作個性是跟石雕整體的共性互通又互相映襯的!
倪東方著《東方石魂》
《鳴秋催來一林霜》
《睡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