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中傳承浙江非遺工坊如何唱響城鄉共富曲

新合索面制作包括和面、索面、盤面、熟面、曬面、收面六道工序,圖為曬面。(桐廬縣文化發展中心供圖)
桐廬縣新合鄉,一個以生產索面為名的非遺工坊成為讓當地人津津樂道的好去處,工坊帶動新合1000余人從事索面相關行業,給鄉親們帶來實實在在的增收;杭州市余杭區,在中泰竹笛非遺工坊帶動下,中泰街道成為中國最大的竹笛生產基地,竹笛年產量占國內外市場份額85%以上;“中國竹編之鄉”嵊州,95后的“呂氏竹匠”接班人呂爽,除了學習傳統竹編技藝,還致力于借助互聯網為人們介紹東方美學生活方式;而在溫州市洞頭區,“貝雕”非遺工坊依托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貝雕,以“東海貝雕藝術博物館”為支撐帶動當地文旅產業發展……
非遺助力共富,浙江早已開始謀劃。2022年3月,省文旅廳啟動省級非遺工坊創建,5月底,確定首批98個省級非遺工坊(創建)名單。近日,文化和旅游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鄉村振興局聯合評選公布66個“非遺工坊典型案例”,我省新合索面、中泰竹笛、溫州貝雕和嵊州竹編等4個非遺工坊入選。
古老的非遺如何融入時代發展的滾滾洪流?在浙江省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征程中,非遺能煥發出怎樣的生機?記者帶著這些疑問走進這4個工坊,來看看基層的探索和實踐。
全省各地建設非遺工坊2500余家
什么是非遺工坊?據了解,非遺工坊是指依托非遺代表性項目或傳統手工藝,開展非遺保護傳承,帶動當地人群就地就近就業的各類經營主體和生產加工點,是各地開展非遺保護、助力鄉村振興的有效載體,在帶動當地群眾就近、靈活就業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目前,全省各地共建設非遺工坊2500余家,在加強非遺保護、促進就業增收、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東海貝雕藝術博物館館長陳燦淵向記者介紹精品貝雕
在桐廬縣新合鄉,索面非遺工坊通過開展技能培訓、產品創新、工藝改良、非遺研學、文化展示等,帶動新合鄉450余戶、1000余人從事索面相關行業;
在溫州市洞頭區,貝雕非遺工坊依托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貝雕,以“東海貝雕藝術博物館”為支撐,將貝雕器物化,提升產品附加值,帶動漁農民轉產轉業及海島農村婦女就業近100名,人年收入達4萬至10萬元。不止于此,“貝雕”相關項目帶動當地文旅產業發展產生的經濟效益更大……
創新中傳承,促進百姓就地就業
共富,不僅僅是輸血,更是造血。非遺工坊的設立,旨在促進傳統工藝振興發展,服務當代、造福人民,彰顯非遺在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服務國家重大戰略中的作用。

嵊州“呂氏竹匠”傳承人呂成在車間現場向記者介紹竹編工藝
浙江首批98個省級非遺工坊創建單位,依托131個傳統工藝類非遺項目,著眼“生產、就業、發展”。98個省級非遺工坊(創建)以100多家相關企業作為建設主體,都秉承傳統的生產作業,這是申請非遺工坊的前提,創新發展與其他拓展項目都以基本生產實踐為基礎。如,嵊州“呂氏竹匠”傳承人呂成便是嵊州竹編非遺工坊的代表,呂成一家三代都是“呂氏竹匠”傳承人,他家的工坊吸引了附近30余名村民就業,日前通過直播方式拓展線上生意;王星記扇非遺工坊與迪奧、嬌蘭、花西子、茅臺、瀘州老窖等品牌均有合作,并與騰訊動漫、騰訊游戲、網易娛樂等公司旗下IP一同進行內容打造,設計開發以扇子為載體的高顏值新品30余件;溫嶺草編省級非遺工坊(創建)的年研發設計新款編織帽、包達500多款,產值近1億元,年培訓和吸納就業人員逾400人,帶動10萬閑散勞動力從事帽坯編織生產。
非遺助力共同富裕,全省40地試點
“‘非遺助力共同富!圏c工作對增強非遺傳承發展活力、培育傳統文化產業、促進鄉村振興、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意義重大!2月23日至24日,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廳在建德市召開全省“非遺助力共同富!痹圏c工作會議。會上,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葉菁對工作的重大意義進行了闡釋。
據了解,經前期的申報、遴選、審核,杭州市上城區等40個縣(市、區)進入“非遺助力共同富!痹圏c地區名單。未來兩年,40個試點地區將結合本地實際,挖掘資源優勢,積極開展試點工作,以非遺保護帶動民眾就業增收,推進非遺與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深入探索非遺助力鄉村振興的有效路徑。
現場,杭州市上城區、余杭區、建德市,寧波鄞州區、桐鄉市、東陽市、岱山縣、景寧畬族自治縣等八個地區進行了交流發言。八地在探索“非遺助力共同富!惫ぷ髦,先行先試,八種模式各有特色,如上城區圍繞宋韻文化,引領以非遺打造文化標識助力共富;建德市組建非遺工坊聯盟,引領區域聯動助力共富;鄞州區深化與西部及山區26縣合作,引領山海協作助力共富;桐鄉市以“絲、布、菊、綢”等國遺、省遺項目為核心,聚焦原材料和核心技藝研究和改良,引領傳統工藝標準化助力共富。
“非遺助力共同富!痹圏c工作,是我省文旅系統奮力推進“兩個先行”,助力實施文旅深度融合工程、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重要舉措。為做好試點工作,省文旅廳制定出臺了《浙江省“非遺助力共同富!痹圏c實施方案》,深化推進浙江傳統工藝振興和高質量傳承發展,深入探索非遺助力鄉村振興的有效路徑,充分彰顯傳統工藝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服務當代、造福人民的作用,提高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我省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中的參與度和貢獻度,形成可向全國復制推廣的工作經驗、工作機制和工作模式。

全省“非遺助力共同富!痹圏c工作會議代表考察梅城古鎮非遺街。相麗眉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