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岳飛誕辰920周年祭祀大典昨日在杭州岳王廟舉辦,第八屆岳飛文化節活動也同期拉開帷幕。為期一個月時間內,禮贊英雄、我手刻我心——非遺“剪紙”體驗,禮贊英雄、戲曲頌英雄——非遺“杭劇”體驗,禮贊英雄、傳說英雄——非遺“岳飛傳說”體驗等一系列文化配套活動,將陸續推出。
讓禮贊英雄與非遺傳承相遇,突出沉浸式體驗,也突顯寓教于樂。杭州岳王廟是歷代憑吊、瞻仰岳飛的紀念圣地。作為第七批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春秋岳王祭”從南宋延續至今,已跨越800多年,寄托哀思緬懷,也讓英雄精神薪火相傳。此外,諸多非遺體驗活動推出,通過以非遺禮贊英雄,讓非遺走進生活,助力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有如魯迅所言,“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苯裉,當我們紀念岳飛,禮贊其精神時,從中感悟什么?是“岳母刺字”“盡忠報國”的故事千古流傳;是“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詩詞中的豪情壯志,激勵一代代青少年起而行之,“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還有,岳飛的剛正不阿、廉潔正氣、治軍嚴明等,“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撼山易,撼岳家軍難”,雖穿越歷史風雨,至今閃耀金子般光芒,不失現實意義。
千百年來,人們視岳飛為忠孝代表,表達對秦檜的唾棄,以此傳遞忠奸、善惡觀念,表明大是大非立場。也正如孫中山所評價,“岳飛魂,是中華民族的精神代表,也就是民族魂!泵珴蓶|則說,“岳飛被殺,家喻戶曉并且流芳千古了。他流了血,這血就滲透到我們民族體內,世世代代傳下來……”。史學家鄧廣銘則認為,“像岳飛其人,理所當然地應被稱為民族英雄。愛國主義始終是把中華民族堅強團結在一起的精神力量,不只是屬于漢族的民族英雄,而是屬于全中華民族歷史上的一個民族英雄!边@些論斷,與其說是對岳飛及其精神的表述,莫若視作對千百年來英雄群體之高度概括。
就在今年年初,春節檔電影《滿江紅》爆火,激起多少熱血沸騰,更激發對英雄氣節的追尋,這也正彰顯全社會主流價值。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不斷凝聚團結一心的精神紐帶、自強不息的精神動力。尤其青年一代,更當以英雄精神力量為感召,牢牢把愛國作為立身之本、成才之基,繼而把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愛國報國的實際行動。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以岳飛文化節舉辦為契機,努力將“春秋岳王祭”打造成為傳統儀式教育和英雄精神傳承的品牌,也期待更多這樣的“打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