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花園,點亮居民的幸福田園夢。3月6日起,鄞州區文明辦聯合寧波晚報,發起“尋找共享花園最美主理人”活動。
征集一經發出,主理人們紛紛自薦,有70歲的老師傅,也有90后小姐姐,他們都在一方小天地里打造著田園夢。
視頻制作 記者王悅寧
90后小姐姐帶領居民種花護花
3月7日早上8時,在鄞州區下應街道洋江水岸小區的共享花園內,施幸琦已經忙碌起來了。澆花、除草、施肥……這是她每天的“早課”,也是她最喜歡的一刻。1994年出生的施幸琦是洋江水岸社區的社工,也是該社區共享花園的主理人。
施幸琦在花園里打理花草
洋江水岸社區是拆遷安置型社區,交付于2017年,居民多為老年人。他們中有很多人在搬家時,把舍不得扔掉的花木盆栽移至新居,但自家空間有限,只得將其擺放或遺棄在樓道、大廳等公共空間。
2018年,社區找了一塊約100平方米的空地,設立“共享花園”,將原先零亂擺放在各個公共空間的花木移過來統一管理,由剛剛進入社區工作的施幸琦負責打理。
剛接手共享花園時,施幸琦還是養花“小白”,她上網找攻略,向養花達人請教,邊學邊做!懊刻焐习嗟牡谝患,就是來這里除草、施肥,布置空間。自己開心,也希望居民們看著舒心!”
幾年下來,這里成了居民們茶余飯后的休閑地。如今花園里季季有花,四季不同。
花草越來越多,花園越來越美,居民們看在眼里,不時會把自家的花拿出來擺放在花園,同時還出現了一群熱愛花草的居民志愿者,他們組建成了“益草益木”護綠隊,共14名成員。每天,都有兩位志愿者在“共享花園”里澆水、除草、施肥、上報花園的損壞情況、維護花園整體衛生……一起維護著美麗家園。
“益草益木”護綠隊
廢物利用,打造開門即見的花園
3月7日一早,給花澆完水后,徐玲玲便匆匆出門上班了。她的屋外,有一個60多平方米的“共享花園”需要打理。
通訊員忻蓉供圖
徐玲玲家住鄞州區白鶴街道紫鵑新村,2018年剛搬進小區時,這片花園還是一片荒地,堆滿建筑垃圾。
因為這片荒地就在自家門口,徐玲玲決心進行一番整理。她清理了建筑垃圾,自費購買了泥土,種上花草;廢物利用,將破舊輪胎、塑料瓶變成花盆,將工地撿來的磚塊和鵝卵石鋪成花園小徑……折騰了大半年,“衛生死角”變成了“共享花園”。
“從小我就喜歡養花,對養花很有心得,能在家門打造一個花園,很有成就感,很開心!”之后,徐玲玲還在花園里安裝上了太陽能景觀燈,放置了小動物景觀雕塑,花園越來越美了。
鄰居們常常慕名來花園參觀。于是徐玲玲又自掏腰包購買了桌椅擺放在花園里,社工們則幫她安置了竹籬笆。
現在的共享花園是寶媽們帶孩子散步的首選地,也是社區孩子們放學后玩耍的小天地!拔易约洪_心,社區也很支持,還能讓居民們受益,花點小錢很值得!”
花園主理人徐玲玲
他種出一個“外公的小花園”
盧建新今年70歲,家住鄞州區東柳街道園丁社區,他在自家門口打理了一個“共享花園”,并取名為“外公的小花園”。
花園里花草品種豐富,有臘梅、繡球花、羅漢松、茶梅……還有一個新修葺的涼亭,可以讓路過的居民喝喝茶、聊聊天。
盧建新正在打理花草通訊員謝琪供圖
原先,盧建新是來社區幫女兒帶孩子的,閑來無事他就開始種花養草,也就練了一手養花的好手藝。因為家里放不下,盧建新就將花草移至家門口的一片空地。
鄰居們發現盧師傅打理的花草健康繁盛,于是慢慢地把家里“瀕死”的植物拿來讓他拯救。
通訊員謝琪供圖
“既然大家這么信任我,我義不容辭!背、澆水、施肥……在盧建新的照顧下,居民送來的花草漸漸恢復生機。久而久之,花園的規模越來越大,逐漸形成了“共享花園”。盧建新還自掏腰包購買了肥料、花泥,將破損花盆換成了嶄新花盆。
去年,借著老舊小區改造的契機,社區將“外公的小花園”進行了一次升級。泥地上鋪設了地磚,還修葺了涼亭。隨后,有熱心居民為涼亭添置了小桌子,還有居民送來了盆栽,如今這個花園成了居民談天說地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