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 id="kdywy"></tr>

  • <tr id="kdywy"></tr>
  • <td id="kdywy"></td>
    <acronym id="kdywy"><strong id="kdywy"><address id="kdywy"></address></strong></acronym>
    <acronym id="kdywy"><label id="kdywy"></label></acronym>

    當前位置 : 浙江文明網 > 市縣動態 > 舟山 >

    文化鑄城繪就普陀幸福圖景

    筑牢文化主陣地 打造文化新圖景

    發布時間:2023-03-14 09:08:37 來源: 舟山日報 記者 翁青青 通訊員 貝芳宇

      一個城市的精氣神,離不開文化的滋養。

      如何以文化人、以文化城,鑄就城市的靈魂,是建設一座文化之城的必答題。

      如今,普陀日趨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務,猶如陽光雨露,賦予城市活力,滋潤市民心靈。而海島群眾也從一個個公共文化空間、一場場文藝匯演中,不斷陶冶情操感知文化脈動,提升著自己的文化藝術素養。

      以文化之魂凝聚強大精神合力,以文化建設匯聚磅礴奮進力量。如今,普陀在守好主陣地、唱響主旋律的同時,持續提升文化軟實力,構建文化發展新格局,為普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撐和價值引領。

      提檔升級優化公共文化空間

      3月的魯家峙,清風和煦,春意盎然。

      在這座灑滿春光的小島上,按地級市美術館要求設計的舟山市(普陀區)美術館改建工程,正在抓緊建設。該項目總投資約4950萬元,總建筑面積1萬多平方米,預計今年年底完成裝修。

      建成開放后,它將填補目前市內獨立美術館的空白,完善城市功能,把更多文化元素、藝術元素應用到城市中,增強城市審美韻味和文化品位,不斷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質公共文化需求。

      而在美麗的蓮花洋畔,投入2000萬建筑面積為1520平方米的朱仁民藝術館,正在加緊裝修,預計今年6月對外開放。該場館以展示朱仁民藝術作品為主,富含禪宗文化和海洋文化特色。

      近年來,普陀區以項目建設為主線,對一系列海島公共文化空間提檔升級,沈家門漁港文旅驛站、普陀非遺館等一批公共文化項目正在抓緊建設。未來,普陀區將建成濱港路-青龍山文旅景觀帶,通過沈家門漁港文旅驛站、漁港博物館、氣象科普博物館及周邊文化景觀設施的打造,形成沈家門公共文化集聚空間,重塑沈家門漁港品牌。

      見一葉而知深秋,文化項目建設取得的豐碩成果,是普陀區切實加強公共文化建設、推進文化繁榮、提升居民幸福指數的真實寫照。近年來,普陀區將公共文化服務空間與海島特色有機結合,植入各種人文場景,努力為市民提供更高質量的公共文化服務。去年,普陀大劇院、六橫鎮綜合文化站入選首批浙江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間,總計建成125個“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提前一年實現文化圈在所有村(社區)的全覆蓋。

      此外,普陀區還加快布設城市書房、文化驛站、商圈文化空間等融入百姓生活的公共文化空間,新建普陀大劇院文化驛站、知否城市書房等3處新型空間,采取“民宿+書房”模式首次以城市書房標準在偏遠小島東極島建設“島與書房”,營造海島優質公共閱讀空間和精神棲息場所。

      提質擴面做好文化惠民服務

      近日,“你好小島共富未來”文藝下鄉巡回演出活動在蝦峙鎮靈和村文化禮堂舉辦,為當地的老百姓送去了一場豐富的文藝演出,F場,歌唱聲、喝彩聲、鼓掌聲、歡笑聲連綿不絕;戲劇、舞蹈、歌曲、快板等各種節目輪番上演……臺上的演員滿懷興致表演著“拿手好戲”,臺下觀眾圍坐一堂,享受文化盛宴。

      去年,這樣的場景在普陀區各個偏遠海島不斷上演。普陀區為偏遠海島量身定制了“你好小島共富未來”文化惠民品牌。該品牌以船只為服務載體,借力“共富方舟”綜合性公共服務平臺,組建“文藝輕舟隊”,將優質公共文化服務延伸至白沙、東極、葫蘆、湖泥等9個偏遠小島,進一步豐富了海島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如今,越來越多的偏遠海島居民,享受到了和本島居民同質同量的公共文化服務。去年以來,普陀區已累計向偏遠小島送戲、送講座、辦展覽等文化活動213場次。

      在春節期間,普陀區各類專題文藝演出、非遺培訓等文化惠民活動也深受百姓歡迎。普陀區積極策劃“海島文e家·禮堂伴你過大年”主題活動,不斷延長公共文化服務時長,將普陀區文化館開放時間增加至一周63小時,普陀區圖書館開館時間每周72小時以上,方便更多群眾樂享“深夜文化食堂”。

      近年來,普陀區不斷深化“三送一走”文化惠民,健全城鄉公共文化服務資源均衡配置機制,推進城鄉公共服務同質同標、優質共享。2022年累計送書67000余冊次、送戲送講座辦展覽1200余場、文化走親20場,惠及群眾70余萬人次;鶎游乃嚬歉申犖橐苍谥鸩綁汛,有力提升基層文化造血能力,“三團三社”實現鎮(街道)全覆蓋,培育以“三團三社”為核心的文藝團隊363支、成員10373人,評出首批文化示范戶36戶、鄉村文化能人126名。此外,普陀區正不斷探索數字賦能公共文化服務,嘗試創新線上線下融合服務模式,推出“云享藝術課堂”“普博線上游”“云上讀享”“普陀云劇場”“24小時智能圖書柜”等綜合數字服務項目,上線“漁民畫云碼頭”特色應用,傳承和推動普陀漁民畫這一國字號民間文化藝術持續發展。

      提速培優加快全民藝術普及

      隨著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百姓對藝術普及的期待愈發強烈,對公共文化服務的需求逐漸呈現特色化、高質量的趨勢。在此背景下,普陀區文化部門正在提供更加均等、更有針對性的全民藝術普及產品和服務,受到了群眾認可。

      去年,普陀區文化館依托“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建設”,在開設的綜合形體訓練、化妝、瑜伽、器樂、舞蹈、攝影等常規課程外,應廣大市民要求還增設了漁民畫、漁繩結編織、刺繡、海洋剪紙、盤扣等頗具民間特色的傳統文化課程。2022年在做好疫情防控情況下,全年共開設18個門類藝術課程,開課330節,培訓5200人次,培訓課程結束后,普陀區文化館還進行全民藝術普及成果展示,讓越來越多的群眾參與其中,享受到“接地氣”的文化惠民服務。

      去年,普陀區圍繞“活動普及、知識普及、欣賞普及、技能普及和創造普及”五個方面進一步深化“全民藝術普及”。通過制定《普陀區進一步深化全民藝術普及實施方案》,明確了全民藝術普及任務單和路線圖。

      2022年,普陀區文化館創設“新普陀藝同行”全民藝術普及公益課堂,推進藝術進社區、進海島、進鄉村、進學校、進企業,累計開設專項課程500余節。同時,普陀區不斷加快藝術普及空間布點,出臺《關于推進普陀區文化館企業分館建設的實施意見(試行)》,完成舟山中遠海運重工首家文化館企業分館建設,推廣中小學藝術普及點,選定文化驛站建設點位,確保2023年實現文化驛站在街道的全覆蓋。

      此外,普陀區還舉辦全民藝術普及主題活動,為市民帶來連續一周的高品質文化藝術享受。同時,普陀區進一步深入實施“文藝賦美”工程,面向社會招募文藝志愿者,通過政府“搭臺”、群眾“唱戲”,讓市民享受高品質的藝術熏陶。

      未來,普陀區將進一步深化全民藝術普及工作,不斷提升人民群眾認識美、欣賞美、體驗美、感受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和滿意度,讓全民藝術普及成為人民群眾“精神富有”的靚麗底色。

      文化之光照亮群眾幸福之路

      文化,是一座城市獨一無二的印記,更是一座城市的精髓和靈魂。

      自列入首批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務現代化先行縣培育名單以來,普陀區應時而謀、對標查短、精準發力,積極探索具有海島特色的現代化公共文化服務提升路徑,讓文化之光點亮海島群眾幸福之路。

      新階段,新使命。今年,普陀將圍繞省公共文化服務現代化先行區創建,以建設人民滿意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為核心,積極探索具有海島特色的現代化公共文化服務提升路徑,筑牢文化主陣地,打造文化新圖景。

      今年,普陀區將繼續積極打造新時代海洋文化高地,推進重點文旅設施項目,優化“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運行管理,培育海洋特色新型公共文化空間,繼續探索實施藝術振興鄉村計劃,做好沙井村、塔灣村、東曉村等浙江省美育村的培育提升工作。

      同時,普陀將繼續優化和充盈“自在普陀”公共文化品牌,辦好第八屆沈家門漁港國際民間民俗大會等特色文化活動,策劃海稻音樂節、城市音樂會、小島音樂會等“海上音樂之城”系列主題節慶,用音樂律動展現城市品位,以文化軟實力賦能現代海洋城市硬發展,探索培育演藝項目,持續舉辦各類文化惠民品牌活動。此外,普陀區將圍繞“陸島聯動均衡普惠”,以全民閱讀和全民藝術普及為重點,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提質擴面,并以“貼近生活、文旅融合”為導向,推進文藝精品創作攀峰,讓普陀特有海島民俗非遺文化綻放新的光彩。

    標簽:編輯:龔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