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養犬”為何那么難
提倡“文明養犬”,其實不是什么新話題。一直以來,它是廣大群眾發自心底的一項訴求,也是社會文明程度的一個縮影。
但現實中,總有些人文明意識、規則意識淡薄,對寵物犬過度放任和縱容,時常給身邊人造成困擾,由此還引起了不少爭議和沖突。近日,就有一起“強迫老人給狗道歉”的鬧劇,在網絡上引發熱議,最后警方介入,明確對這一無理要求不予支持。
對寵物的喜愛本無可厚非,可是如果人與犬的矛盾事件頻出,這一問題就值得深思!拔拿黟B犬”究竟難在何處?我們該如何破題?

圖源:視覺中國
一
很多人把狗稱作人類最忠誠的朋友,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許多快樂,也成為當下不少人的精神寄托。
不僅如此,狗是人類最早馴養的動物之一,在人類歷史上扮演著重要角色。有資料顯示,大約在4萬年至1.5萬年前的狩獵采集時代,狗就從野生種群馴化成為了家畜,化身人類狩獵時的助手。在古代中國,狗與馬、牛、羊、豬、雞并稱為“六畜”,是重要的家畜之一,F如今,人類對狗的飼養和利用更加廣泛,狗已成為越來越多家庭的伴侶動物。
據《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顯示,2021年,我國城鎮飼養寵物犬數量已達5429萬只,同比增長4%。另一項數據也顯示,在養犬家庭中,大型犬最受歡迎,占比達到56%。這些數據表明,受消費能力提升、消費觀念轉變、社交媒體宣傳、“孤獨經濟”發酵等因素的影響,我國城鎮飼養寵物犬數量逐年增多,越來越多的城鎮家庭有著飼養寵物犬的熱情和習慣。
這些行為是個人喜好、情感需求和愛心的體現。但是隨著“寵物熱”不斷升溫,相應的問題不斷顯現。一些小區、公園、街路等公共場所“狗滿為患”,隨地便溺、到處“埋雷”,放任犬吠、噪聲擾民,不顧禁令、隨意進出等不文明養犬現象時有發生。
特別是有一些大型犬、烈性犬的主人,習慣“自由式”遛犬。遛犬時不束犬繩、不戴嘴套,有的還隨意攜犬闖入明令禁寵的公共場所,給他人帶去不適與驚嚇,也增加了寵物犬傷人的風險。近年來,“×歲小孩被烈狗撕咬”“×地發生寵物犬傷人事件”等報道不絕于耳,令人十分痛惜和揪心。
筆者認為,不論是寵物犬傷人的問題,還是隨地排泄、擾民的問題,抑或是由此引發的一系列沖突,寵物犬本身并沒有罪,解題的關鍵還在于人。

文明養犬的公益宣傳牌圖源:視覺中國
二
破解“文明養犬”之難,首先要理一理有哪些不文明養犬的行為。通過分析近年來發生的一些典型案例,有四種不文明養犬行為和表現,值得我們重視和警惕。
表現一:盲目自信,總覺得愛犬“與眾不同”。作為寵物犬的主人,一般總是會認為自己的愛犬和別人想象中的不一樣,平時調教得都很好。相信很多人都聽到過這類說辭,“我們家的狗狗不咬人”“我們家的狗狗教得很乖,很安全”等等。
據錢江晚報報道,杭州某小區的王大叔遛狗時,解開狗繩和附近的熟人聊天,當時還有鄰居提醒,“最好還是把狗栓在皮帶上”,“我家狗很聽話,不咬人”,王大叔很有信心地回了一句,結果沒多久,狗就將另一位鄰居咬傷,傷口暴露三級,深達肌肉層。最后,王大叔被吊銷養犬證,并罰款3500元。
動物被馴化的程度再高,也沒有誰可以打包票,正所謂“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表現二:心存僥幸,缺乏規則意識。有的人輕視養犬相關法律規定,認為牽繩遛狗、戶外清理寵物糞便等太過麻煩,況且舉證比較難,所以抱著僥幸心理放任不管;也有的人則認為即使真被罰了也微不足道,這點錢無所謂。
缺乏規則意識的背后既有法律意識淡薄的原因,也有對危害性認識不足的因素。就拿寵物犬隨地排泄為例,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寵物糞便里的細菌含量極高。有研究表明,僅1克寵物犬糞便里,就有2300萬的大腸桿菌。這些細菌不僅會彌漫到空氣中,還會通過水循環影響整個生態環境。
表現三:以犬為主,不替他人考慮。有人感慨,“現在狗享受的待遇和地位比人還高”“寵物犬是主人,人成了仆人”等等。比如,有的寵物犬主人甚至在餐前把寵物犬直接放上桌子,讓狗先吃,這樣的“殊榮”讓人匪夷所思。
如果一些寵物犬主人覺得“千金難買我愿意”,那過于強調寵物犬的某種“自由”和“權利”,而損害他人利益則實屬不該。前些年曾在公交車上出現過荒誕一幕,有人給寵物犬獨占一個座位,而一旁許多乘客卻只能站著,在社會上引起了不小爭議。
我們相信這一類極端事件只是個例,但“以犬為中心”的現象卻一定程度存在。比如,有的人為了讓愛犬享受自由和美好的時光,遛犬時總是不情愿把狗繩拴上,認為寵物犬的感受很重要,卻將旁人的安全置之不理。
表現四:道德綁架,別人說不得,F實中,有些寵物犬主人非但對愛犬比較縱容,而且聽不進別人的提醒和勸說,不能接受一丁點針對愛犬的批評。但凡有人提出意見,就感覺自身受到冒犯,直接給對方扣上“漠視生命”“缺乏愛心”“欺負小動物”等帽子。
前些年就有人因提醒小區內一對遛狗的母子牽好狗繩,結果言語間引發爭吵,被指責未尊重寵物犬的天性,還被拿出斧頭威脅,最終在警方的介入下事態才得到控制。

杭州某社區為倡導文明養犬,在小區內安裝“小房子”
三
以上列舉的這些現象,雖然存在于少數不文明養犬的行為之中,但是很多群眾都比較關注,有些問題甚至困擾已久,需要引起我們高度重視,各個方面共同努力解決好。
其一,多一些敬畏之心!拔拿黟B犬”首先要依法養犬。實際上,國家和很多地方政府都出臺了相關法律法規,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明確規定,“攜帶犬只出戶的,應當按照規定佩戴犬牌并采取系犬繩等措施,防止犬只傷人、疫病傳播”。
這些不是可做可不做的“軟約束”,而是必須嚴格執行的“硬杠杠”。社會各方面要合力加強監督,對違法者該提醒的就提醒,該處罰的就處罰,尤其要注意防止“破窗效應”,共同維護法律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對于寵物犬主人來說,更要始終保持敬畏之心,在決定飼養之前,必須要了解相關法律規定。特別是那些禁止個人飼養的烈性犬,攻擊性強、難以馴服,脾氣往往又很暴躁,發作的時候誰也控制不了。千萬不要拿別人的生命安全作賭注、開玩笑。
其二,多一些規則意識。如果說養犬是個人選擇或者是權利,那么“文明養犬”就是一項必須盡到的義務,不能夠光享受權利卻不盡義務。該上的證照要上,該打的疫苗要打,該拴的繩子要拴緊,這是每一位寵物犬主人的責任和義務。
比如說遛犬,大家關注最多的就兩個問題:一是怕寵物犬傷人,二是隨地排泄。前者要做的是,拴緊繩子、戴上嘴套,確保任何情況下都安全可控;后者要做的是,隨身帶個小鏟子、垃圾袋,有糞便排泄及時清理,特別是在電梯、樓道等公共場所,寵物犬隨意排泄會引起公眾不滿。
其實這些操作起來并沒有特別難的地方,只要思想認識上重視。這些既是良好習慣,更是一項項規則。據媒體報道,今年臺州市因不清理犬只排泄物,就有51人次受到行政處罰,為的就是推動強化規則意識,不讓遛犬“遛走”文明。
其三,多一些換位思考。很多時候,在主人眼里,寵物犬都是無比乖萌的,但在旁人特別是小孩子眼里,它可能就是隨時會發起攻擊的“危險物”。為此,在讓寵物盡情撒歡的同時,要想到有人可能正為此提心吊膽。
凡事多站在別人的立場和角度,這樣才會有理解,才會有包容。比如,攜犬進電梯前先問一問里邊的人,“你們怕狗嗎?”如果對方介意,不妨懷抱起來或者等下一班電梯,寵犬要有度,這并不丟面。
還有防止犬吠擾民的問題,這些細節都是社會文明程度、個人文明素質的體現,因為“文明養犬”不是一件小事,也不是一件私事。
我們相信,寵物犬的聰明和靈性,以及它們給予人類的陪伴和慰藉,都是彌足珍貴的。在寵犬的同時,如何強化規則意識,如何喚起文明共識,是當下每個人都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