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雯雯是嘉興市益思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的一名手語翻譯,也是一位“00后”,她用一雙舞動的手叩開了無聲世界大門,為聽障人士與世界搭起了“無障礙橋梁”,幫助他們順利就醫。
左手手指伸展、收回,右手手掌拍打額頭,再落下……在嘉興市黨群服務中心的會客區,雷雯雯注視著對面不斷比劃手勢的阿麗(化名),神情緊張,這是一名40多歲的聽障人士。
她快速打手勢給出回應,拍了拍阿麗的肩膀,指向她手臂的一處,心意互通的兩人之間形成區別于有聲世界的特定“磁場”,只有手掌間悄然碰撞的窸窣聲,成了這里唯一的聲音。
眼前這個與聽障人士無障礙溝通的女孩是雷雯雯,出生于2002年,幾個月前,手語專業畢業的她,憑借優秀的專業技能,成了嘉興市益思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的一名手語翻譯,專為聽障人士提供陪診服務。
為什么會選擇手語專業并與手語結緣?當記者拋出這個問題后,雷雯雯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一開始只是單純覺得手語專業挺有意思的,很好玩,想學學看!
而當雷雯雯在大學正式學習手語后,才慢慢開始了解聽障人士的交流方式,其實際生活所面臨的種種問題,也接二連三地呈現在她面前。比如聽障人士看病時,與醫生的交流方式是用筆寫字或手機打字,而很多聽障人士因為怕麻煩,即使身體不適但他們仍會選擇一拖再拖。于是,從大二開始,雷雯雯開始為聽障人士實施就診服務,開啟了她的聾人陪診之路。
用手語向聽障人士詢問病情,再翻譯給醫生聽,然后陪著他們診療、拿藥、預約下次就醫時間……在雷雯雯看來,聽障人士與健全人之間隔著一道玻璃門,幫助更多聽障人士融入有聲社會,是她堅持做一名手語翻譯的動力。
然而在真正實踐時,她發現,手語雖然無聲,但也存在“普通話”和“方言”的差異。不少聽障人士的手語地方特色太濃,用標準手語與其交流經常會出現溝通不暢,無法理解的情況。
“剛開始陪診的時候,我很怕沒有辦法把聾人的意思準確傳達給醫生,一句話也經常要跟他們反復確認很多遍,比如涉及到藥物劑量時也要向患者再三強調,甚至還要寫下來再跟他們確認!崩做┱f,為了了解清楚聽障人士所表達的內容,準確無誤地傳達信息,她在服務中慎之又慎。
為了不曲解原意,更好地服務聽障人士,雷雯雯開始不斷在實操中提升自己的手語水平。她在口型、表情、手勢的基礎上,加以肢體動作來進行表演,通過模擬情境再現的方式幫助聽障人士理解語句,一遍一遍地詢問、學習,并改變自己的手語習慣,迎合他們的地方手語。
“只要幫一點點,他們就會十分信任你!崩做└嬖V記者,雖然在益思社工從事聾人陪診才短短幾個月,但她已經交到了許多聾人朋友,這些來自聾人朋友的信任和友誼,讓她覺得彌足珍貴,更是她堅持下去的動力。
“目前,南湖區專業的手語翻譯員比較少,而手語翻譯員必須是需要健全人,才能架起健全人與聽障人之間的橋梁,所以需要讓健全人去了解手語,再去幫助聽障人士!币嫠忌绻は嚓P負責人楊釗告訴記者,“像雯雯這樣的‘00后’同學,愿意參與到手語翻譯的志愿服務中,真的很難得!”
從好玩到熱愛,在“00后”的雷雯雯看來,敢于嘗鮮,是他們這代人的標志,“我愿意去嘗試很多新的東西,哪怕是一些不被大家所了解的,比如手語,但只要是我們認為這是值得去做的事,就會堅持做下去,我希望自己能一直如此!